近期DRAM(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)市场呈现显著复苏迹象,美光科技上调业绩指引正是这一趋势的直接体现。以下从市场现状、复苏动因、厂商动态及未来展望四个维度展开分析: 一、市场现状:价格回升与供需改善1. 价格全面反弹 2025年上半年,全球DRAM价格结束此前的下行周期,进入快速回升通道。通用型DDR4因厂商减产和客户备货需求激增,价格出现罕见倒挂现象:16Gb DDR4 3200芯片现货价格从5月的5.6美元涨至6月的11.5美元,部分型号最高价触及24美元,远超DDR5同期6美元的均价。DDR5和HBM(高带宽内存)则因AI需求推动,价格同步上涨,其中HBM3E 12层芯片价格较8层产品高出50%-60%。2. 库存去化与产能调整 三星、SK海力士、美光等头部厂商自2024年起主动缩减DDR4/LPDDR4产能,将资源转向DDR5和HBM。截至2025年Q2,行业库存水平已恢复至健康区间,韩国DRAM出口额连续四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(3月+27.8%,6月前20天+25.5%),印证需求端回暖。 二、复苏核心驱动因素1. AI算力需求爆发 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和推理对高性能存储的需求激增,成为本轮复苏的核心引擎。一台AI服务器的DRAM用量是传统服务器的6-8倍,且需搭载HBM等高带宽产品。英伟达H200芯片单卡配备192GB HBM3E,较上一代H100提升36%,直接拉动HBM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311亿美元。美光HBM收入在2025年Q2环比增长50%,并计划年底将市场份额提升至23%-24%。2. 技术迭代与产品升级 DDR5渗透率加速提升,2025年Q2在服务器市场占比已超50%,其8Gbps以上高速产品成为主流。HBM技术从3代向3E、4代演进,SK海力士12层HBM3E芯片良率达80%,美光、三星同步推进HBM4样品送测,预计2026年量产。此外,1c工艺(10纳米级)DDR5的量产进一步优化能效,为数据中心节省30%以上电费。3. 供应链策略调整 厂商通过停产旧制程(如DDR4)和集中产能供应高附加值产品,主动重构供需格局。美光宣布未来2-3个季度内停止PC/服务器用DDR4生产,三星将M10晶圆厂部分产能转换为HBM产线,SK海力士则计划2025年底将HBM月产能提升至15万片。 三、厂商动态:美光领跑,韩企分化1. 美光业绩指引上调 美光将2025财年Q4营收预期从107亿美元上调至112亿美元,调整后毛利率提升至44.5%,主要受益于DRAM价格改善和HBM需求超预期。其财报显示,2025年Q2营收同比增长36.6%,净利润达53.38亿美元,创历史新高。首席商务官Sumit Sadana表示,公司在全球终端市场“推高价格取得巨大成功”。2. SK海力士HBM主导地位巩固 SK海力士凭借70%的HBM市场份额,2025年Q2营收达22.23万亿韩元(约162亿美元),同比增长35%,营业利润9.21万亿韩元(66亿美元)。其HBM3E产品已向英伟达、博通等客户大批量交付,并计划2026年推出HBM4,目标在2027年实现HBM收入占DRAM总收入50%以上。3. 三星追赶与转型压力 三星在通用DRAM市场表现改善,Q2半导体部门营业利润环比翻倍至2万亿韩元,但HBM业务落后于SK海力士。其HBM3E尚未通过英伟达认证,导致产能利用率不足,2025年Q2晶圆投片量从每月7-8万片降至3-4万片。三星正加速开发HBM4,计划8月向AMD、英伟达送样16层堆叠产品,试图在下一代技术中翻盘。 四、未来展望:结构性机遇与潜在风险1. 短期(2025-2026年) DRAM市场将维持“量价齐升”格局。TrendForce预测Q3通用DRAM价格涨幅达18%-23%,HBM因产能紧张可能进一步调涨5%-10%。美光、SK海力士等厂商订单能见度已至2026年Q1,供需紧平衡状态至少持续至2025年底。2. 中长期(2027年后) 技术迭代和应用扩展将重塑行业格局。3D DRAM预计2030年量产,采用混合键合技术的HBM4将实现2048位接口宽度,带宽提升至6GT/s。同时,AI向边缘设备渗透可能催生LPDDR6等新型低功耗产品需求。3. 风险提示 产能过剩隐忧:若2026年HBM月产能突破30万片(SK海力士15万+三星15万),可能导致价格回调。高盛预测2026年HBM均价或下跌10%,市场规模增速从45%放缓至25%。 地缘政治扰动:美国可能撤销对三星、SK海力士在华工厂的设备进口豁免,影响其西安、无锡基地产能,进而推高全球DRAM价格10%-15%。 消费电子疲软:PC和智能手机需求复苏不及预期,可能拖累消费级DRAM价格。2025年Q2消费类NAND闪存出货量同比下滑40%,反映终端市场承压。 结论DRAM行业已进入由AI驱动的结构性复苏周期,美光上调业绩指引是行业拐点的明确信号。短期看,HBM和DDR5的高景气度将持续,头部厂商通过技术领先和产能控制主导市场;中长期需关注3D DRAM等颠覆性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及地缘政策变化。投资者可重点关注HBM供应链(如SK海力士、美光)、国产替代标的(如长鑫存储)及AI服务器相关需求释放机会,同时警惕产能扩张带来的周期性风险。
|
|